綠色施工的“加減乘除”法
隨着天氣轉暖,各地項目工地建設現場忙碌而有序,建設者們使用綠色施工的“加減乘除”,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讓工地告別“塵土飛揚”,減少施工對環境負面影響。
“加”強BIM技術運用
當下,一些施工單位積極運用BIM(建築信息模型)、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組織綠色施工,針對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施工重難點方案設計等利用BIM技術進行研究、比選、優化,確定最優方案,不斷提高施工過程中的精細化水平,一方面有利於施工人員的快速深刻理解,避免返工,減少材料浪費和建築垃圾的產生;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推動了環保、節能目標的實現。
近日,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葛塘街道的江北新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項目主體結構封頂,進入地下室及地上二次結構施工階段。據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建築面積約10.9萬平方米,從施工起就廣泛運用BIM+裝配式技術。例如,在基坑開挖時,由於基坑佔地超2萬平方米,地下結構設有較多邊長超過10米、厚度超3米的大尺寸基礎承臺,極易產生溫度裂縫,引起地下水滲漏。項目創新應用基於BIM技術的大體積混凝土在線測溫技術等智能技術,優化混凝土入模溫度,實時監測內外表面溫差,精準保溫保溼,從源頭提高結構自防水性能,爲工程建設帶來潛在經濟效益的同時,促進了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在山東省濟寧市京杭大數據項目建設施工現場,工程車、運料車穿梭不止,攪拌機、升降機運轉不停,建設者們正加緊施工。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採用超高層“不等高同步攀升”綜合施工技術,通過合理組織策劃,實現立體交叉施工,最大程度節約工期。利用BIM三維可視化特點,項目團隊對場地及管線佈置進行詳細建模,合理規劃施工分區、流水穿插及總平面管理,600餘名建築工人日均安裝鋼筋100餘噸、澆築混凝土1000餘立方米,促進了項目建設安全、質量、效率的提高,也爲綠色環保施工帶來了保障。
“減”少建築垃圾產量
因清運成本高、消納場所少,建築垃圾違規運輸、隨意傾倒等現象屢屢出現,極易引發佔用土地、污染環境等連鎖負面反應。一些施工單位正逐步完善建築垃圾管理體系,減少建築垃圾產量,在資源化利用過程中實現建築垃圾變廢爲寶。
推廣綠色施工工藝,是遏制建築垃圾污染的一大舉措。在江北新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項目基坑支護施工期間,項目團隊應用國內先進的裝配式雙拼H型鋼支撐,“傳統做法後期要破除混凝土,會產生大量建築垃圾,H型鋼安裝、拆除都很快,還可以重複週轉使用,沒有任何建築垃圾,也不需要焊接作業,具有綠色節能效果,並使施工週期壓縮了45天。”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該項目現場,項目團隊還搭建了一處建築材料中轉站,工人們正將鋼筋料頭等建築垃圾自主改造爲鋼筋定位箍。一名建築工人表示,在他以前幹過的工地上,這些鋼筋料頭都作爲廢料處理了,在這裏大家把它們收集起來,改爲鋼筋定位箍、通道防護、溝蓋板……該工程開工至今,建築垃圾回收利用率超40%。
“乘”出環境治理合力
施工現場的活力,是在綜合環境治理中持續迸發出來的。一些建築工地堅持將生產建設與環境保護有效結合,協調推進揚塵、噪音治理等工作,充分發揮環境整治乘數效應。
爲從源頭上遏制揚塵,有效降低細顆粒物濃度,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檔案館、方誌館工程施工現場啓用了一套可閉合防塵“天幕”系統。這套“天幕”系統由鋼結構支架撐開的防塵網組成,覆蓋面積約1.3萬平方米,爲區檔案館、方誌館工程工地撐起了一把巨大的“綠色遮陽傘”。項目團隊根據工程施工特點,在基坑土方開挖和地下室施工階段,通過“天幕”系統將“露天作業”變爲“室內作業”,實現整個基坑施工場地“綠色封閉式”管理。
據介紹,該“天幕”兼具防塵、降噪、遮陽、降溫等功能,大幅優化工人作業環境,改善出土施工環境。“天幕”一分鐘內可實現防塵網自動開啓或閉合,還具備自平衡功能,在大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下依舊安全可靠。“天幕”的投入使用,既保證了施工進度,又有效治理了揚塵,同時也爲減少施工揚塵污染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工地揚塵精細化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風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在這個項目都不存在。”濟寧京杭大數據項目監理負責人孫軒多年來紮根施工一線,跑過不少工地,但對於京杭大數據項目,他說:“這是我見過最乾淨的工地。”據瞭解,該施工現場設置封閉圍擋,安裝霧化噴淋,增加灑水車和小型霧炮車,做到揚塵治理全覆蓋。項目採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統在線“捕捉”揚塵,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現場(視頻)監控、設備運行監控及環境監測等功能,可以實時在線遠程查看現場環境狀況,使施工現場實現數字化、系統化。”
“除”掉工地管理堵點
現如今,智慧工地管理系統的投入使用讓工地有了“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看得到隱患、聽得到噪音、聞得到粉塵、噴得出水霧,逐漸破除了綠色施工過程中的管理難題。
在江西遂(川)大(餘)高速公路建設工地現場,上猶江特大橋智慧監測中心的使用實現了從傳統工地“人盯現場”到“數據盯現場”的變革。通過“智慧工地”調度指揮中心,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項目單位實現“智慧平臺”巡查和施工現場監管的直線聯動,助力現場施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再升級。
在5G網絡加持下,該工地上的環境監測及噴淋系統可以通過各路傳感設備採集現場風速、溫度、顆粒物等參數,並實時上傳至“智慧工地”系統。值得一提的是,當現場揚塵監測值超過“智慧工地”系統中設定的閾值後,自動噴淋控制系統通過接收系統發出的開關指令,實現自動、及時噴淋降塵。同時,該系統可設置自動噴淋時間段,每天定時噴淋,避免環境污染。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